安溪新闻网

开拓进取 担当实干 奋力谱写茶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12-24 10:45:04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八马红星茶场

交通路网四通八达

蓝湖社区阅读空间

县科技局局长体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流程办理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集中换届选举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正值我县“两会”召开,大会将系统总结过去五年我县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点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本报今期推出“两会”专刊,展示茶乡一年来的发展成就,展望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精耕细耘 提升现代茶业新内涵

    本报讯 (记者吴明娜)今年十月,第十七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发布2021中国茶叶行业年度榜单,我县收获满满,除获评“2021年度智慧茶业样板县域”外,还获评“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中国茶都获评“2021年度茶业十强市场”。

    茶业是我县最大的民生支柱产业,2021年,我县以建设国家现代产业园为契机,引领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贯通产销、融合茶旅,全方位提升现代茶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全县涉茶总产值增至280亿元,安溪铁观音连续6年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品牌价值达1428.46亿元;2021年安溪铁观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

    强化茶园基础管理。深入实施“两留”“两减”“三禁”“一回归”茶业基础提升工程,强化茶叶质量安全管控;在引导绿色种植上,我县建成生态茶园35万亩,获批创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通过评选“十大金牌茶庄园”、首批12座名茶山、“十佳茶园”,并以此为示范,推动茶园科学管理。

    传承传统制作工艺。大力举办县级赛、乡镇赛、企业赛等各类型茶王赛,搭建技术交流平台的同时,注重与市场接轨,促进产销对接、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型茶王赛参赛选手涵盖老中青,不仅有利于安溪铁观音制茶传统的技艺传承,也不断壮大高素质茶产业人才队伍。目前,全县共有8名安溪铁观音大师、26名安溪铁观音名匠,其中6名安溪铁观音大师、24名安溪铁观音名匠分别被认定为泉州市第四、第五层次人才;中国制茶大师16人。

    深挖茶文化内涵。推动“茶庄园+”旅游业态,扶持24家“茶香民宿”规范化建设,每年吸引120万以上的“铁粉”到安溪体验茶文化,茶旅融合效应凸显。深化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合作,开展矩阵式宣传,助力茶企开拓新市场、拥抱新消费。举办2021年安溪秋茶产销对接大会,开展2021年国际茶日“茶香农遗—驻华使节走进遗产地”暨2021安溪开茶节国际交流系列活动,组织茶企抱团参加贵州、福州、杭州、厦门等地专业展览展会。

    推动茶业科技创新。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开展安溪铁观音、黄金桂等优异品质形成的分子基因学研究,与新华社、中茶院联合发布《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2020)》;建设全国首家茶生态医院。“安溪数字茶叶云平台”“安溪数字地标监管平台”投入运营,打造数字茶业新优势。加快世界茶贸指数研究中心建设,开展世界茶贸指数研究,为世界茶产业发展提供安溪风向标。

    扬帆“十四五”,奋进谱新篇。未来,我县将着眼于构建“大茶业”格局,加快建设世界茶叶加工中心、世界茶机械、茶配套生产中心、世界茶文化旅游中心、世界茶叶贸易中心等“四大中心”;围绕“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目标,开展各具特色的茶事活动,促进茶产业三产深度融合,加快茶业全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打造“数字茶业”升级版,全方位提升现代茶业发展水平,推动茶产业持续稳健发展。

    培育动能 力促藤铁产业蓬勃发展

    本报讯 (记者章艺涵)4日,以“新业态、新消费、新文旅”“数字科技赋能湾区文旅融合”为主题的2021年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开幕。其间,安溪竹藤编非遗工坊作为泉州六大非遗工坊之一,大放异彩,引得观展人员纷纷驻足。

    安溪竹藤编非遗工坊的大放异彩,映射出我县藤铁(家居)工艺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头。如今,全县藤铁家居工艺产业行业产值已达230亿元,获评世界藤铁工艺之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藤铁(家居)工艺业已发展成为我县茶业之外又一富民产业。今年,我县藤铁家居工艺产业的外贸出口总体稳中向好。根据1-9月份出口数据分析,出口14.02亿元,同比2020年9.87亿元,增长42.05%,根据预测,2021年度将突破20亿元,达到历年最高水平。目前,我县已成为全国“家居工艺”重点出口生产基地之一,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的发展,必须靠项目来实现和支撑。目前,云鹤电商产业园项目规划范围约3000亩,已成立投资运营主体公司,目前已有2家公司正式签订入驻园区投资协议;藤云工艺园规划建设总面积1200亩,完成总投资额约6.8亿元,入驻企业15家;码雅文化园一期总投资约1亿元,已完成沿线1.5公里房屋及周边环境整体提级改造,招商引资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近年来,为加强工艺人才队伍专业技能建设,提升藤铁工艺创新设计水平,我县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参评全国工艺美术大奖。今年来,工艺业收获“金凤凰”创新大赛9金16银30铜,省“争艳杯”大赛1金1银7 铜3优秀,且获奖者大多是行业新人,扩大了大师、高层次人才参评基数。同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并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基地、竹藤编国家非遗传习所等平台,打造“传帮带”链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行业省级大师1名,省级名人9名,市级大师23名,高层次人才73名。

    借力“互联网+”,电商产业异军突起。截至目前,我县建制村物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淘宝镇增至10个、淘宝村增至54个,位列淘宝村全国百强县第33位,全县网络零售额达240亿元,年均增长68.63%,位列农产品电商百强县第2位。其中,今年1-11月份家具类电商交易额91.49亿元,比增50.5%,占总额的39.2%。

    加快传统动能蝶变升级。未来,我县将引进迪特国家工艺设计中心,搭建藤铁家居工艺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加大藤铁家居工艺产品研发力度;推动行业分工协作,支持建设产品配件中心;坚持内外并举,借助电商赋能、展览展销等手段不断拓展国内市场,推动海外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抢占欧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国际市场,力争藤铁家居工艺产业行业产值再创新高。

    延链补链 园区经济提质增效

    本报讯 (记者吴明娜)13日上午,目前国内最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安溪铁观音一号”卫星正式启运前往山东海阳对接箭体,预计将于近期择机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山东烟台海上待机发射升空。该卫星的数据由中科星桥落地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的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通过数据应用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提供空天大数据服务和支撑。

    园区经济是政府引导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和重要抓手。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行链长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抓紧抓实招商引资工作,做优做强园区发展平台,不断扩大集聚效应。安溪经济开发区综合水平位列省级开发区第五位,“一区九园”专业化、数字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速链条建设,促进产能释放。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以高等级大数据为基础构建“两中心三链条”,引进中科曙光、中科数遥、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关村信息谷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多链条驱动的数字产业格局。1-11月份,共计新增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51.88亿元;数字应用持续拓展,数据中心、服务外包基地通过数据存储、服务器租用等形式增加收益,司雷植保声光电防虫害技术得到广泛运用,中科星桥数字乡村智慧云服务平台正式运营推广。

    泉州芯谷安溪分园区注重打造光电产业集群,沿着光电产业上中下游招商引资,目前已有16家企业入驻,成为福建省最大最专业的LED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产品涵盖“衬底芯片-封装-应用”的一条完整的光电产业链。龙头企业优势明显,部分骨干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其行业细分领域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晶安光电是全球最大的蓝宝石衬底制造商,天电光电封装产能全球第二,信达光电投产成为全国最大的LED路灯制造商,中科三安则建有全球单体最大的LED植物工厂,植物照明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成全省首个钢铁智慧物流园的闽光钢铁产业园,连续多年纳税全县第一,60亿元产能置换及配套项目有序推进,加快上马。安溪2025产业园湖头区对三元集发水泥厂闲置土地“腾笼换鸟”,将现存工业用地进行收储、盘活建设,重点引进高端智能制造、再生资源等高新产业。

    作为厦漳泉“飞地经济”成功案例,湖里园、思明园发展日新月异。目前,湖里园、思明园入驻企业68家,总投资额88.5亿元以上,已有37家企业建成投产。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20亿元以上,年税收8亿元以上。

    园区是做强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今后,我县将持续以链长制为引领,持续攻坚重大项目,力促新兴板块成型起势,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同时,深入开展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全面整合提升园区基础配套,增强园区服务能力和人才集聚能力,促进产业园区改造提升。

    攻坚克难 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本报讯 (记者吴梅珍)“同德大桥通车后,每天去工艺城上班至少节省了一半时间。”提起同德大桥,家住同美村的陈先生不禁竖起大拇指,“噪音少了、视野开阔了,居住环境好多了。”

    今年11月同德大桥正式通车,德苑片区和同美片区实现互联互通,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同时极大缓解蓝溪大桥交通拥堵状况,更加方便市民出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未来还将连接到安溪高速出口和三安大桥,是进出城区的重要便捷通道,还能够优化我县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茶乡城市品位。

    同德大桥通车只是今年来我县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来,我县深入实施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前期工作规范提升年活动,组建重点项目推进办和综合施策工作组,全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开展5轮集中开竣工活动,年度49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0亿元。

    交通兴则百业兴。今年兴泉铁路安溪段通过静态验收,通车在即,安溪东站附属设施工程也已竣工,百万茶乡人民翘首以盼的高铁时代即将到来。今后,兴泉铁路安溪段通车后将成为茶乡城市会客厅、新地标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对于完善我县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拓展发展空间格局,促进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来,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已完成投资25.83亿元(含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2.25%。主体工程划分为枢纽工程C1标段和C2标(大坝)两个标段。目前,已基本完成大坝左岸开挖,正进行砂石加工、砼拌和两大系统等施工,累计完成投资7751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25%,占标段总投资的10.93%。

    白濑水利先行工程和移民安置区工程攸关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程。今年我县统筹推进先行工程、参内安置点、官桥安置点、剑斗集镇统建区等工作。目前已完成移民安置工程建设投资约7亿元,基本完工项目4个,在建项目9个,准开工项目2个,前期项目13个。其中:剑斗C06-02、E03-01地块安置区主体工程全部封顶,室内外部分装修,完成总工程量的85%左右;参内安置点D地块主体工程全部封顶,室内外部分装修,完成总工程量的80%左右;官桥安置点7#-10#及民俗用房已封顶。先行工程剑斗中心幼儿园、派出所和小学已完成预验收,卫生院、县第十二中学等陆续进入收尾阶段,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剑斗新镇区即将崛起。

    此外,大三环省道S217(联四线)雅兴至东坑段、东三环罗内段、高速安溪出口路网等重点工程也扎实推进。

    内外兼修 建设美丽宜居新茶乡

    本报讯 (记者陈和俐)近日,在凤城镇东岳社区单位集资楼,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对小区房顶进行屋面处理、外墙立面施工、楼道内墙面粉刷,并对室外道路破除恢复、增设停车位、雨污水管道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几个月的改造,小区的地面平整了,雨污实现分流并藏在地下,屋顶防水、消防设施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进行。现在小区楼房变漂亮了,以前那种破旧的面貌不复存在!”居民陈大爷对改造后的小区环境赞不绝口。

    一年来,我县全域统筹打造城乡融合的新样板。坚持县域一体、融合发展,城镇化率提升至51%。实施安溪一中南校门、沼涛实小、解放路西侧等6个片区更新改造以及东岳小区等30个老旧小区改造,中心城区面积拓展至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40万人;新影剧院、绿道北线、龙湖山公园、大龙湖大型音乐喷泉等一批城市配套落地成景,三安大桥、同德大桥、参岭隧道等城市通道建成通车,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同时,深化乡镇协同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湖头、城厢、龙门、凤城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培育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2个、试点村30个,创建市级示范线6条;完成全域旱厕、危废旧空心房整治,启动1.2万栋裸房整治,438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常态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今年来,我县河(湖)长制、林长制联动发力,造林绿化12.3万亩,森林覆盖率65.77%,治理水土流失61万亩,完成官桥——龙门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与此同时,我县还将建设更加宜居的品质城区。全面推进大三环建设,推动西三环前期工作,启动南三环建设,加快省道S217(联四线)雅兴至东坑段、高速安溪出口路网、铁观音隧道及连接线工程建设进度,东三环建成通车,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

    撑大城区骨架的同时,城市整体形象也同步提升。启动雁塔大桥规划建设,推进餐厨垃圾、大件(园林)垃圾处理站等市政工程建设,新建2个立体停车场、2个农贸市场、5个口袋公园,大龙湖精品步道等项目投入使用。深化“大城管”工作机制,加强智慧城管平台建设,着力解决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城市内涝等疑难杂症,推进垃圾分类,用精细管理传递城市温度。

    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发展趋势,更是茶乡人民的殷切企盼。下一步,我县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紧扣“一核一辅多带”县域发展新格局,加强系统布局、整体推进,在更高水平、更高标准上建设大美茶乡。

    传承底蕴 激发茶乡文化活力

    本报讯 (记者陈颖)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县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为此次申遗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成为全国首个冶铁手工业的世界文化遗产。喜讯传来,茶乡干部群众载歌载舞,欢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截至目前,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已建成1座展示馆、2座保护棚,并配置步道、栈道、观景台等设施,相关部门持续完善冶铁遗址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日常管理和文物监测,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期发掘考古。

    聚焦文脉传承,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让市民看得见发展,记得住乡愁。这一年,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增至12 处31点;新建镇村文体广场105个、健身工程272个;高甲戏《李光地》、高甲戏现代戏《莫耶·延安颂》亮相全省戏剧会演,爱国华侨电影《天涯芬芳》和大型茶文化史诗音乐剧《茶道:一叶乾坤》,在县影剧院相继上演。

    花开千树,文化飘香。一个个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文化阵地不断夯实。今年,我县已建立26个县图书馆分馆、13家百姓书房,为推进形成‘15分钟阅读圈’、建设‘书香安溪’提供设施支撑。

    坚持以文塑城,着力提升城市内在品质。我县建成37所乡村(城市)少年宫,在城区创建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17个、社区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室18个,为未成年人公益性活动提供场所;净化文化市场,加大对校园周边教辅读物经营场所、文教用品和书报亭销售网点的检查整治;举办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项目展演,培育茶艺、南音、高甲戏、竹藤编等一批茶乡文化特色项目。

    持续打造各类品牌文化活动。如今,每年举办高甲戏惠民演出80场次、茶文化艺术表演20多场次、文艺演出30多场次;每年开展公益电影进乡村、进校园5500场次,将文化服务送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大力挖掘本土文艺资源,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已建立民间文艺队伍505支,遍及全县各乡镇和村(社区),组织开展广场舞、南音演唱、腰鼓队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飞跃。

    育新人、兴文化。下阶段,我县将继续推进非遗民艺保护传承计划,进一步加强我县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打造富有茶乡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推动安溪青阳冶铁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及世遗公园建设,打造“东方大港·中国宋元海丝演艺文化园”,策划创作安溪大型茶文化音乐舞台剧、《林嗣环》高甲戏剧目等特色文艺精品,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顺应期盼 着力写好民生答卷

    本报讯 (记者陈和俐)“课后服务中老师们不仅能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做到不把书面作业带回家,大大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有时还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各项素质。”今年“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家长们纷纷点赞。

    办好优质教育解民忧。今年来,我县深入开展思政教育、诚信教育,落实“双减”政策,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研究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动教育事业更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教育情怀弘扬实践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教育,营造全民兴教、全校乐教的浓厚氛围。同时深入实施“培青工程”和“领航人才”计划,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学校发展布局,推动竞争共赢,动态奖励扶持2所标杆高中、5所标杆初中;扎实推进一批校际结对帮扶、委托管理项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年来,我县不遗余力办实事、惠民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涉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2个。在全市率先出台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和监管措施,助推“双减”政策高效落地;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开展专家咨询调研,指导推进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进县域胸痛中心心电服务村村通项目,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启动城区共享电动车系统建设,首期185个站点1000辆电动车投入使用。推动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审批确认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提高社会救助时效。落实“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返贫致贫风险排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形成有效衔接。

    下阶段,我县还将继续筑牢健康屏障护民康。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县域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推进县中医院城东院区、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南康复医院等14个项目规划建设。深化公立医院联合改革,持续推进两个总院建设,设立5个次中心;深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共通共享。

    同时强化社会服务暖民心。推动乡镇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服务提质升级,构建“9073”养老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体阵地,加快推进戏曲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公共体育场馆等文体设施建设。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5%、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的关爱服务。

    让群众更满意、让人民更幸福,是政府的应尽职责和孜孜追求。我县将坚持以普惠为导向,着力书写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以赴保障“基本民生”,尽力而为满足“多元需求”,共建共享收获民生福祉的新成色,不断提高茶乡人民的幸福指数。

    优化环境 打造县域善治典范

    本报讯 (记者吴梅珍)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报告(2021)》重大成果发布会,正式发布2021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排名,其中我县排名第89位。

    这份傲人成绩单的背后,是今年来我县按照《安溪县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安溪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攻坚行动方案》以及《安溪县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工作要求,坚持把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精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

    今年来,我县不断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一次办”。持续“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实现更多审批服务事项“马上就办、一次办成”。其中,行政许可事项“一趟不用跑”占比提升至96.82%、“全流程网办”占比达87.46%、“即办”事项占比达76.72%、承诺时限压缩比达91.17%。

    8月份,我县在全省率先推出“局长走流程”活动。具有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单位“一把手”,亲自参与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对标群众“会不会”、流程“顺不顺”、体验“好不好”、质效“优不优”四个标尺,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服务质效提升。

    数据显示,活动开展以来,我县共有38个实施单位完成750个事项“走流程”,高频事项已全部完成体验,已整改、优化、提升事项75个,实现从“方便管理”向“方便办事”转变。

    此外,为推动更多便民利企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我县积极建设“一网通办”平台,并于9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11月21日入驻闽政通“泉服务”,倡导群众“网上办事、掌上办事”,设立“全网办”“邮递办”专区,实现1725个事项掌上申请预审、340个事项“全网办”、618个事项“邮递办”,切实以“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自助办”,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今年,我县着力在湖头镇设立县行政服务中心第二中心,投用后可受理98%以上县级事项,辐射县域北线11个乡镇约40万人口,有力推动形成“城乡统筹、全域覆盖”的政务服务新格局;在官桥、龙门、湖头三个乡镇试点设立乡镇便民利企服务专窗,梳理前移31个服务事项;同时实现不动产服务5个事项、交通服务27个事项、医保服务7个事项入驻“e政务”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我县将持续深化“局长走流程”活动,推行事项清单化、材料电子化、审批智能化、流程标准化,加强“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推动更多事项列入“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泉城通办”;加强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县行政服务中心第二中心全面运行,打造覆盖全域的政务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轻装前行,进一步助力我县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白沧海】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