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抓基层打基础 兜底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2021-03-22 09:56:44来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紧依法治国基层之根,事关重大。在一线工作中,必须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群众优势,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疏导和保障端用力,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实现上下联动、执行有力,力促形成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大格局。

筑牢“忠诚于党”思想基础,让理念引导观念,坚定法治站位。“法者,治之端也”。党领导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为了人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党性理念与法治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上也是一致的,都需要我们坚定不移讲政治。而讲政治最根本的是要落到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上,这要求我们要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递进性入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认识和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内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法治治理能力,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要切实提高在基层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能力,把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带头尊法守法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理念结合起来,让党的先进理念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厚植“全民普法”社会基础,让知识弥补意识,充实法治内涵。“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普法”和“依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对关系,法治立足的是“全民底线”。当前,尤其在广大农村,还存在着因群众不懂法、不会法而带来的基层依法困境。比如,为防止大气污染,以法规形式对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作出处罚规定,但逢年过节或者谁家办喜事,群众宁愿被罚也要燃放以图热闹,屡禁不止。这样的情况有很多,需要我们找准症结把准“脉”,去到老百姓身边广泛宣传,讲清楚来龙去脉,说明白利害关系,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引导他们克服老旧观念,改变传统习惯。同时,也要针对新时代,研究贴合基层实际的普法工作新课题,扩展老百姓的法律知识面。比如,乡村治理、电信诈骗等“热点”,财产纠纷、交通事故等“焦点”,都是群众的“盲点”、“痛点”和“关注点”,要通过生动形式,提高他们的关注度和接受度,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法的实用功能,体会到法律的效力和权威性,真正做到自觉守法用法。

夯实“法治保障”制度基础,让行为带出作为,助力法治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这要求我们要提高法治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效能。“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基层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探索预防性的现代化制度。打铁还需自身硬,目前,基层由于面广量大特点,还存在着执法不严、标准不一、人情执法等问题,要解决就必须推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思考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行政执法资源的有效途径,从源头上实现依法社会管理,真正让法治推动善治。同时,基层难免遇到邻里纠纷、居民矛盾等“家长里短事”,通过村民自治既可以因地制宜解决问题,又能够提高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探索如何将依法治国实践融入到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去值得我们研究考虑。要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运用大数据思维整合多种保障举措,以高效便民服务方式为偏远乡村依法办事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曾斯颖)

【责任编辑:王丹凤】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