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苦情逼人奋,爱拼才会赢

2020-07-31 10:38:39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读“中国国家地理”之《地道风物:闽南》

  □周小平

  (一)

  单纯从字形上看,从“闽”这个字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三层意思。一是封闭。“门”字外框,就如同阻隔闽地与周边省份的高山峻岭一般,把闽地围了个结实。偏居大陆东南一隅,交通隔绝,往来不畅,所以连专门讲述地理的《山海经》,也有“闽在海中”的误解。二是蛮荒。门内的“虫”字实为蛇,凸显了旧时闽地蛇蝎丛生、瘴疠横行的景象,所以长久以来,此地也是贬谪官员、流放囚犯的“绝佳所在”。三是“闽”的南面还没被完全封死,留了道活口,存了希望,那就是海洋。面向海洋,向海而生,这似乎就是上天给闽南人安排好的宿命。

  (二)

  如今一讲到“闽南”,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以《爱拼才会赢》为代表的闽南语歌曲。确实,敢拼、会赢,这是对闽南人拼搏进取、不屈服于逆境的鲜明写照。但这种情怀,更多地是在成功之后,回望来时路的一种感慨,是一种励志。在我的脑海中,“闽南”二字更多的则是代表了一种“苦情”。所谓“苦情”,按《百度汉语》的说法,主要指的是“悲惨痛苦的遭遇或情况”。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在邻居家里,听到卡式录音机里播放一盘“唐山过台湾”题材的磁带(在那年月,这绝对是极其稀罕之物)。歌里的闽南语没听懂多少,反倒是歌者如泣如诉的唱腔,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充满悲伤、哀怨和无助。加上邻居老人一番添油加醋的描述,在我印象中,闽南人下南洋、过台湾,绝对是九死一生、命悬一线、拿命赌明天的凶途。

  “生存资源的匮乏,迫使闽南人甘冒海禁之风铤而走险,继续在海洋广讨生活”(《地道风物:闽南》前言),“行船跑马三分命”“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向凶险的大海讨生活。”(《地道风物:闽南》第22页)。好在闽南人从不向“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屈服,不服输、敢拼、会赢,书写了虽非中华文化主流,但为中华文化增光添彩的海洋传奇和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

  这本《地道风物:闽南》是“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的“地道风物Mook”系列之一。所谓“Mook”,应该是“Magazine+book”吧。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样,书中图文结合,图片精彩、文字有深度,读来入眼入脑更入心,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可解惑,又可引人深思。

  书的内容分成地、道、风、物四个部分:

  地——地理。在介绍该地域的同时,着重讲述其发展演变过程。《地道风物:闽南》这本书,就循着泉州——漳州月港——厦门(港)的历史发展过程,很是清晰;

  道——文化。一方水土在养育一方人的同时,也孕育了一方的文化。而“闽南”之所以为“闽南”,更重要的也是文化上的含义。这里写的宗教(泉州)、海船(福船)、闽南话、闽南古建筑以及“海外的闽南”,很好地揭示了“何为闽南”“闽南为何”;

  风——风俗。主要讲述闽南民俗和闽南人的生活习惯,像民间信仰、地方戏曲等。这些是闽南文化的表象,又是孕育及塑造一代又一代本土闽南人,以及外来的“新闽南人”的摇篮;

  物——物产。闽南特产,堪称闽南的标签:德化白瓷、安溪铁观音、漳州水果、闽南小吃、海鲜等。

  总之,这本《地道风物:闽南》,它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是勾勒儿时情景的描红本,更是尘封泛黄的老相册……

 

【责任编辑:林少华】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