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福田传承知青文化振兴乡村

2020-06-12 09:52:50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本报讯 (记者林育金)“真没想到还能再见到当时的布票、饭票。”“还有老式自行车、农垦时用过的牙缸……”日前,福田乡知青岁月馆开馆后,许多老知青、知青二代们驱车前往参观,他们睹物思情,回忆曾经的上山下乡岁月,仿佛又回到高唱语录歌、到福前插队落户的火热年代。

  珍藏记忆的“时光宝盒”

  “五零年代应援征,首拨知青小学生。财会文书堪直上,教师医务任纵横……”在福田知青岁月馆开馆前夕,原福前农场副场长陈朝东用诗句分别描绘出五十年代、六十年、七十年代不同批次的福前知青上山下乡的特色。

  1958年,福前农场创办。1963年起一批批知青伙伴高唱语录歌,陆续来到福前农场插队落户。据悉,“福前知青”共有“五拨七批”。第一拨是1955年县政府从外安溪动员一批小学毕业及初中肄业的知青支援内安溪农村合作社。1958年县办福前农场时,这批知青成为当年农场财会、文教、卫生的骨干,直至退休。第二拨是1963年至1966年省办福前农场时,在泉州市人委依次发动的两批人数最多的知识青年和社会青年上山下乡,他们成为福前农场职工的有生力量,改变了农场的地缘和人缘关系,成为农场七十年代的主力军,为农场的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第三拨是1966年至1976年回乡的老三届及恢复高考前的应届初高中知青,他们基本是农场职工子弟,到福前农场成为第二代农工,并逐步走上以工代干、以工代教、以工代医、场办工业技工的岗位,是上世纪80年代后农场的主力军。第四拨是1975年省农业厅和农科院的干部子女,共20名高中应届知青,上山下乡来到福前农场,成为一批最有分量的职工,其中周云跃成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第五拨是1976年泉州市10名初中、高中应届知青上山下乡到福前农场,这是最后一批知青;他们被直接安排在生产一线,接受再教育,直至1998年。

  福田乡党委书记林勇平介绍,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符号,福前知青岁月馆通过汇聚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城市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各种元素,收集与知青们生产劳动环境、日常生活环境文化、精神状态、情感体现等有关的物件和资料,满足人们对一个时代的回归、情感的追溯。

  老知青郭加兴1963年9月来到福前农场,足足工作了29年,最后在铭选中学退休。“知青岁月馆把这段难能可贵的历史留下来,重温知青走过的道路,让后来人能够更好继承发扬知青精神。”郭加兴参观完知青岁月馆后说,真是广阔天地再回首,岁月余味新体验。

  “在艰苦年月,当年知青们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共同奋斗,实在是非常感慨。”今年69岁的苏海员10岁时就和当英语老师的父亲一起在福前农场生活。他回忆,“知青们给我们带过来的各种文化、文体生活,都给福前农场带来很大的影响。”

  振兴福田的特色名片

  今年73岁老知青吕莪与子女定居泉州市区,但她每年都回到福田乡看一看,这些富有年代感的建筑和老物件,像老朋友一样,勾起了老人的回忆。

  吕莪与福前农场的第一次结缘是在1966年。她介绍,“那年我20岁,正好福前农场向全市招收工人,我就报名了。11月16日坐车,17日才到农场,福田在泉州最西边,路途真的很远。那时候是冬天,晚上都没有灯,只能用火把照明。早上起来水管都结冰,水流不出来,太冷了,我拿着脸盆站在旁边眼泪就流下来了。”

  知青岁月馆将当时的知青落脚点进行修旧如旧装修,位于福田乡初心公园内。“以前知青用过的一些农用具,还有照片、文字材料,后期还将不断收集充实。”福田乡副乡长叶剑波介绍,知青岁月馆也将成为党员教育基地,更好地传承知青文化。

  福田乡是我县绝无仅有的知青点。郭加兴认为,“知青文化馆把知青的精神和知青的文化,跟美丽乡村建设很好地融合起来,可以做一篇很好的文章。”当年,“五拨七批”不同类型的知青落户福前农场,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知青精神,思想活跃、充满活力、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知青文化,成为福田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独特文化坐标。

  “在‘诗画边城,醉美福田’的品牌体验中,完整的知青文化将是最有特色的文化体验。”林勇平介绍,作为安溪乃至泉州的西北门户乡镇,福田乡聚力乡村振兴,整合各种旅游资源,打造“爬云中山、吃柑橘、赏美景、忆知青”的旅游名片,让旅游业成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责任编辑:苏坚城】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