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用文化养老

2020-01-02 10:07:34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阮红松

我很羡慕用文化养老的老人,我身边有一批这样的老人。文化养老,不是指上了年纪才没事找事附庸风雅,而是指那些在壮年时期就储备了足够文化能量的老人。我说的不是文化名人,是普通人。这是一批对人生有良好规划的普通人,壮年时期就懂得规划自己的晚年。

我认识一名刑警,在刑侦一线,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他说:“我是在为自己老了做准备,退休以后,我计划将这些日记整理成一本书,留给后人。”如今他老了,女儿在北京工作,老伴也不在了。他不想到北京去,一个人住在小城。壮年时留下的一堆日记,让他闲下来有事做了。在整理日记的岁月里,他结交了一些新朋友,又很好地“延续”了自己的职业生命。尽管他的书,不为出名,也不为谋利,但活得还有点“忙”。有时被邀请出席一些专业研讨会,有时被学校和社区请去参加普法教育活动,有时还要参加一些笔会……由于跟社会活动没有脱节,每次看到他,他都还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形象。年近70的人了,穿着比年轻人还讲究,言谈举止又风趣又时尚。

我在小城大桥下面的棋摊,认识另一名高龄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师。他教学之余,酷爱下象棋。年轻时教学工作太忙,这个业余爱好一直没有尽兴的时候。他退休以后,总算把象棋瘾过足了。他研究棋谱,破解残局,遍访市井高手。由于对象棋的痴迷,成了小城的市井名人,很多人不知道老人的名字,只说“那个白头发棋疯子”,都知道是说他。快80岁的人了,由于活得太“痴”,性情还像个孩童。家里经常有年轻人跑来挑战,赢了,客人请吃饭;输了,他管饭。他在大桥下的棋摊几乎没对手了,想参加各种比赛又超龄。于是,他自创了一种玩法。棋友跟他下棋,棋局撑不住了,就掉转棋盘把烂棋给他。又撑不住了,又掉转棋盘把烂棋给他……让人输得心服口服!也有棋痴碰上棋痴的时候,有个来小城经商的外地人,输给老人后,生意也没心情做了,缠着老人下了半个月。输得没脾气后,认老人当“干爷爷”,将老人接到家里好吃好喝伺候了一个月。

我有一个忘年交,是市文联退休干部。在岗时,他说到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开一家书屋。平日里,人家不要了的书刊,他都要。长年累月,他积攒的旧书刊都堆在他老宅的楼上。退休后,他真的开书屋了。书屋开在他现在居住的小区门口,不卖书,只租借。书屋里的书,百分之八是他积攒的旧书刊。生意不是特别好,但也不冷清。赚的一点钱,全被他买美酒招待朋友了。奇怪的是,小城的书店大规模消失的时候,老人的书屋却成了小城寿命最长的书屋。因为他书屋的一些旧版书,在今天的出版界基本绝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世界名著系列,国内年度优秀作品选,完全买不到了。我读到的雪莱的诗、屠格涅夫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国内的朦胧诗选……都是在老人的书屋借阅的。可以想象,如果以营利为目的,书屋也开不到今天。但一个以文化养老为目的的老人开的书屋,就不一样了。老人说:“只要我活着,书屋就不关门。”

小城还有一位现年93岁的老人,他是我认识的活得最孤独的老人。他经常说:“我没伴玩了,我的朋友基本都不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那是没办法的事。生命就像赛跑,跑着跑着,发现身后没几个人了或者说没人了。九十几岁的老人已经没有办法跟时代对话,没有办法跟后人交流,他选择了音乐。黄昏的时候,老人经常在公园坐坐,看人来人往。没什么人了,他拿起随身的二胡,享受音乐。

“回想起来,我二十几岁开始爱好拉二胡,后来在不同工作岗位,再忙也要拉上一曲。我知道,我老了要个伴,二胡就是我的伴。”老人告诉我说。

人到晚年,敬老爱老是社会公德,也是后人的责任。提倡但不指望,才是良好的生存心态。过去说养儿防老,现在大多数父母内心都不这么想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阶段性的生存问题,当老人需要关爱的时候,太多的青年人和中年人也在渴求关爱。晚年生活走向独立,走向自强,已是大趋势。

壮年时领跑,晚年也不落伍。从壮年时就开始储备晚年的生活能量,年迈之时文化养老,是上佳的选择。 (摘自《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少华】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