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飘进心里的茶香

2019-10-15 17:03:19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苏水梅/文 刘伯怡/图

“野实”,闽南语是“很实在”的意思。“野实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来之不易。一年只采一季茶,一位茶农一天只能采6斤左右的茶青,每9斤茶青才能做1斤茶。老茶树都长在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上,树高八九米,采茶工要像猴子一样爬到树上,用钩子把茶枝钩下来,再小心翼翼地把新芽采下。”说这话的,是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陈两固。陈两固,安溪感德人,在当地很有名气。

说来都是缘分,不久前,我们在一次文学培训班上认识了香。那是十分惬意的一周时间,除了听课和讨论,剩下时间我们大多聚在香的房间里喝茶。香是婉约的、清澈如许的,她用极快的速度改变了我们对铁观音曾经的误解。

初秋,安溪的天空像海水一样蔚蓝,像是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文友玉已过而立之年,却从未见过茶树,在向导香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溪禾山茶文化公园。看见漫山遍野的茶树,玉欢呼雀跃,在闽南古大厝里,拿了斗笠和茶篓,直奔茶园采茶去。她带着两个小朋友,在茶园里穿梭,乐此不疲。只是,半小时以后回到古厝茶桌旁,大一点的男孩开始哼哼起来,说是脚上被虫子咬了,脸上、身上也冒出了许多馒头状的小包,我们赶紧领着孩子回酒店。

玉带孩子去换洗。我们到店里喝茶。水烧开,话题谈到刚才男孩在茶山上遭遇的叮咬。陈两固嘱咐儿子,把刚才泡的野实茶倒到一个大玻璃杯里,烧了一壶开水倒进去,说一会再加盐清洗,症状就会有所缓解。过了一会儿,玉抱着孩子过来。陈家的儿子赶紧往玻璃杯里加了勺盐,取了个小碗递给玉,用镊子把茶渣捞出来,放进小碗里。玉用手捏了点茶叶,往男孩脖子上涂抹,我和香也都拈了一些茶叶,往那些红肿的“小馒头”处涂抹。陈两固信心十足地说:“十多分钟后,就能消肿。这野实,效果很好的。”

随后,玉抱着孩子到展厅里转圈圈。等我们把掉在地上的茶渣收拾完之后,男孩脸上的红肿果然消退了不少,手背上的那些“小馒头”也明显地“小了一号”。孩子小声哼着,情绪比刚才好多了。

茶香氤氲中,我和制茶大师谈茶品茗。陈老师侃侃而谈,“以前,靠着这点茶叶,肩挑背驮出安溪,只能换点盐巴、换点米。现在,一年卖茶能挣不少钱。茶农种茶赚了钱,更知道要维护好‘铁观音’这块牌子。”

作为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两固为提升铁观音茶品质和传承传统制作工艺做了大量工作。他号召大家规范茶叶采摘,不施肥、不打农药,每年还组织茶农参加茶博会推介茶叶,等等。交谈间,我们品尝了清香型、浓香型铁观音,陈老还特地取出一泡不久前刚得奖的清香型铁观音。“做茶几十年,我最大的心愿是让人们喝到真正的好茶,喝到对身体健康有利的好茶。”

“你现在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我问。“当然是能做出被人认可的好茶。一生只做一件事,对别人有利,才是最重要的。”金色的茶汤,仿佛是一种唤醒,这个珍贵的日子之于我们,就是要把平时隐藏的心事说出来。陈老师停了一下,说:“我以前是做木匠的。农忙时,采茶、做茶、卖茶,茶季一过就要做木匠贴补生活。现在生活好了,靠一片小小的茶叶,就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一杯“野实”下肚,你多少能体会闽南人的安静从容。都说“铁观音茶好,修身养性”,一点不假。看着眼前这位长者,虽已年近花甲,却仍满头乌发、精神矍铄,言谈举止中透出一股朴实劲儿,一边品茗,一边想象,把茶喝出了无尽意味。

再见到小男孩时,他已不像刚才那样哭闹。同为闽南人,我和香小时候都有过拿加了盐的茶叶水清洗皮肤红肿的经历,玉和她的先生则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后面的亲眼见证而不禁啧啧称赞。

一片小茶叶,已成安溪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安溪人保持了定力。自2010年起,陈两固屡屡摘得安溪、福州、泉州等地茶王赛奖牌。经30多年探索,他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并受邀四处授课,把经验分享更多人。为做好“传帮带”,他成立安溪首个铁观音制茶大师工作室,开展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活动;为高校授课超过100场次,培训茶农超过1万人。2013年,他与美国蒙塔纳州立大学生态学科教授陈承慈合作开展“退化茶园生态恢复及优质生态茶园绿肥筛选”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持续惠及安溪县及周边地区的广大茶农。

“一杯好茶,一定是醇厚而持久的,三十年时间,他把自己的人生也发酵成了大山里的好茶,那股暖人的清香飘遍了茶山,也飘进茶农的心里。”这是2016年陈两固获得福建省“最美农民”主办方的颁奖词。多年后,风从山脊上掠过,茶香飘进了许多人的心里。

离开安溪的那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正值茶叶采摘时节,采茶人、爱茶人、寻茶人,纷纷来到层峦叠翠如同仙境的笔架山。茶树下积了厚厚的山花、野果和从其他大树上掉落下来的叶子,生命力极强的老茶树吸取天地之精华、缓慢生长。我张开双臂,自由呼吸……

 

【责任编辑:王丹凤】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