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廖俨:开发安溪第一人

2019-06-21 09:53:36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廖长官纪念馆 刘伯怡/摄

    安溪县,在未正式设县前,曾一度被称为小溪场,隶属泉州南安县。

    五代时期的小溪场,有位著名的“廖长官”,名叫廖俨,深得民望。安溪民间千年来流行这样的话语:“未有清溪县,先有廖长官。”

    廖俨,字端庄,原籍河南光州汝南县。祖父廖世丹,出仕福建,任福州佐武威军节度使、漳州司马。举家迁居闽北的南平将乐县。廖俨生于唐会昌五年(845)。唐乾符二年(875),参加进士考试,位居榜眼。随后,步入仕途,不断升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点太子宾客兼国子监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国。为官清正,勤政爱民,刚正不阿,颇有政声。唐末,四镇节度使朱温弑唐昭宗及唐哀帝,篡夺唐朝江山,建立后梁政权。廖俨愤恨,不愿依附,携家人避乱入泉州,隐于小溪场,时为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

    开发小溪场

    小溪场本为泉州南安县辖地,位于晋江西溪上游,山清水秀,气候温润,且有丰富物产,诸如铁矿、木材、茶叶、水果等。唐代后期,泉州政治、经济、文化、海交外贸日益繁兴,成为文化名城和海交港埠。由于土木建筑和海外贸易迫切需要小溪场的木材、铁矿、茶叶等特产的供应,因而从小溪场到泉州府治的溪流便成为水上交通要道,小溪场的地位也渐趋重要。不过,唐末五代初的小溪场,仍然属于蛮荒僻壤,地旷人稀,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

    小溪场的百姓,民风古朴,闻知廖俨是前朝忠臣,德高望重,甚为敬佩,遂奉其为长官。廖俨徙居小溪场后,没有辜负小溪场百姓的期望,率民除暴,招集流民,开垦山地,布施教化,呕心沥血,功绩卓著,为小溪场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廖俨不仅亲率族人披荆斩棘,开垦山地,挖渠引水,灌溉农田,而且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招集流民,共同开发小溪场。当时,中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纷纷南迁,进入泉州。这些来自中原的百姓,许多人到了泉州后,生计无着,成为流离失所的流民。廖俨深知安居才能乐业。为了让流民居有定所,他想办法建造房屋让流民居住,“鸠鸿雁而安宅之”。他还经常与流民恳切交谈,劝告他们安顿下来。至今,安溪龙门一带仍流传“大劝”民俗。据说,这风俗源于廖俨招抚流民时,采用座谈会、聚餐等形式劝说流民不要再返回中原而在小溪场安家落户。当时,小溪场四处烟瘴瘟疫常现,虎狼时常出没,祸害百姓。廖俨组织打虎队,捕杀虎狼,为民除害。唐末,小溪场有位名叫安宁的打虎英雄,善于捕虎,深得乡民崇敬。廖俨任长官时,为布施教化,特于治所东南三里许地方,即今城厢镇圆宅村,建了座“灵著庙”,塑像祭祀,树立榜样。同时,他还招募兵勇予以训练,从而除暴安良,维护百姓安宁。小溪场属山区地带,山上常云遮雾罩,适宜种植茶叶。廖俨为发展经济,倡导在小溪场大面积种植茶叶。据史书载,廖俨曾往南安九日山拜访晚唐名士韩偓,韩偓作茶诗“石崖觅芒叟,乡俗采茶歌”。如此,小溪场百姓安居乐业,小溪场也渐渐成为物丰人稠的集镇。

    随着小溪场的逐渐开发,廖俨又倾注了大量心血,建造小溪场场治之所,亦即后来的安溪县城。为确定场治地点,廖俨不仅邀集有识之士提出建议,帮助进行论证,还亲身四处踏勘,实地考察。经过深入勘察,反复比较,最后选中黄龙山与凤冠山之间的一大片平地。据称,这里北倚凤冠山,得“降凤饮津”地利,南对屹立在苍天的笔架山,兆示文运长兴,西南有黄龙山耸峙,气势隆崇,兼之西北顶端有祥云渡口锁定,乃官桥溪、剑斗溪合流聚气生财之地。如此,在此建城邑,“举目三山及第,出门两水汇源”,必定人丁兴旺,财丰物饶,人才辈出。地址确定后,廖俨又不辞劳苦,组织人力物力,开始建造城池。安溪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廖牛索”的故事,话说当年廖俨为解决筑城所需,组织各个家庭大量制作并捐出麻绳,甚至连自家使用的牛绳也捐出。正是在廖俨的苦心经营下,小溪场场治终于初具规模,为后来的安溪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廖俨为安溪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清勤爱乡民

    廖俨开发小溪场,劳苦功高,也得到上司的赏识。据载,闽王曾多次招廖俨入王府为官,皆被婉言谢绝。后来,闽王又想赠给他大片土地,也被他以“无功于民,轻易受业,天理不显,民心不顺”为由,敬谢不受。他持守高洁,甘于淡泊,由此亦可见一斑。

    南唐统一闽域后,南唐保大十三年(955),由于小溪场日益发展,地位不断上升,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批准小溪场长詹敦仁的请求,正式建立清溪县。首任清溪县令詹敦仁,为表彰廖俨建设小溪场的功绩,曾上书南唐朝廷,敕封廖俨为“上柱国”,赐宅“忠爱堂”匾额。北宋建隆三年(962),廖俨病逝,詹敦仁亲自在县城城厢圆宅村附近为他选择一块“飞鸦落洋”墓地,并亲题墓碑,以示敬意。

    廖俨清勤爱民的事迹,对日后安溪人文精神的构建、传承和弘扬,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后来主政安溪的詹敦仁、王直道、张读,乃至清代安溪籍名相李光地等,都曾撰文盛赞过廖俨。清代进士、翰林院编修、李光地侄儿李天宠亦在文章中赞道:“安邑开建自五代中,始为县令者詹公也,而其先则有廖长官。”尽管詹敦仁是安溪第一位县令,可是,开发安溪第一人首推廖俨,两人对安溪的开发和建设都功不可没。为纪念两人之功,五代后周显德年间,清溪县令王直道联合清溪当地士绅,在县衙东边建造詹公祠,在县衙西边建造廖公祠,塑造坐像,岁时享祭。廖公祠前,有副对联:“未有清溪县,先有廖长官”,表达对他率先开发安溪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两祠后虽毁圯,然而,近年重建后的詹公廖公纪念馆,仍分列东岳寺两侧,接受合邑百姓香火祭敬。在廖俨倡建的祭祀伏虎英雄安宁的灵著庙内,后人感念廖俨功绩,亦塑像置于庙内与安宁同祀。庙内楹联:“灵英清溪长官推第一,著绩溪场相公属开先”“翊辅天朝职同首相,济临下宇位比三公”,高度概括了廖俨开发安溪民望卓著的一生。

    廖俨定居小溪场后,子孙日益蕃衍,遍布今安溪官桥、魁斗、湖头等地,蔚为大姓,代有闻人。明清时期,又有诸多裔孙,移居台湾和东南亚。海内外的廖俨裔孙,每年春冬两祭,络绎不绝地来到安溪廖长官纪念馆,祭拜这位令人敬仰的先祖。这座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的宗祠,门口柱联曰:“县志叙官推第一,溪场著绩属开先”。宗祠还有这样的楹联:“数仞高堂,安祖庙集嘉宾,创造规模千古旧;一门盛事,颂诗书礼乐,衣冠文物万年新”。这些楹联,颇能诠释海内外裔孙高度崇敬廖俨的理由。 (网综)

【责任编辑:张燕清】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