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茶乡竹藤编千年传雅韵

2019-05-07 11:13:24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藤铁工艺品展示来自中国藤铁工艺之都的报道一

    竹藤编工艺是我县一项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这项手工艺术传承了上千年,并成为茶乡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追溯竹藤编技艺的发展历史,从传统手工艺制作,到现代化产品设计,从竹藤编到藤铁工艺结合,我县藤铁工艺产品在发展中不断成熟,渐渐显露出其古朴优美兼具现代精致的独特韵味,以“技艺精湛、别具匠心、返璞归真、品类齐全”的特点享誉国内外。2014年,安溪竹藤编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指尖上的魔幻艺术”。(记者陈小娜/文 刘伯怡/图)

竹藤编融入世代安溪人生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不光为文人雅士所推崇,手巧的人们更是将其幻化成各种精美器皿。《五代初建安溪县记》记载:“坐肆列邸,贸通有无;荷畚执筐,为安职业。”《泉州府志》载:五代越王钱弘俶幕僚黄夷简退隐安溪,有诗“宿雨一夜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足见当时“畚”“筐”“焙茗”等竹制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宋元时期,安溪竹藤编承袭了唐代的编织法,竹藤编技艺开始普及,农具、茶具、生活用具中属于竹藤编的相当普遍。明清时期,安溪从事竹藤编的艺人不断增多,工艺水平不断提升。晚清至民国,安溪竹藤编多散见于内安溪农村的家庭副业,篾货上圩市交易,或请师傅上门编织。

竹制茶器具

    千百年来,茶乡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升级竹藤编技艺,琳琅满目的竹藤制品被广泛应用到百姓生产生活中。“农耕时代,竹制品的农具、日用器皿随处可见。”围起田园的篱笆、农户头戴的斗笠、盛放物品的竹笼、蒸煮用的蒸笼,还有篾箍、筛、蓆、簾、桌椅、盘、筐、箱、斗箕、灯等都是。

    尤其是竹制茶器具占据竹藤编的半壁江山。每逢茶季,茶园间,躬身采茶的采茶女们头顶的斗笠,身后的茶篓无一不是竹制品;晾晒、制作茶叶环节更是处处见“竹”:大竹匾、竹筛、大焙笼等。

    4月初,西坪镇的“竹制品小街”已开启预热模式。这是一条远近闻名的竹篾街,地处西坪镇往芦田方向的安平路,街上汇集10余家集中编织、贩卖竹产品的商铺,主要销售茶箩、箩筐、背篓、蒸笼、簸箕、扫帚等农家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竹编制品。

    历史上,西坪、龙涓、尚卿、长坑、祥华、感德、蓝田等十多个茶叶主产乡镇,是竹藤编发达地区及竹产品主产地,编织、贩卖成了当地百姓的家庭生计或副业。今天,西坪镇后格村、蓝田乡湖坂村等皆乘着互联网东风,“竹制品淘宝村”初显端倪,演绎“因竹而富”。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

    千年发展历程中,安溪竹藤编这一古老技艺,不断融入全新的理念,在实用性与工艺美中不断交融升华,将传统工艺进行再生创造,并以崭新的面容出现在世人面前。

    20世纪70年代,安溪竹藤编发展重要时间节点。此前,安溪竹藤编长期以来主要作为农耕用具和生活用品,以家庭作坊生产为主;此后,因一个人、一个热水瓶的出现,安溪竹藤编进入产业发展历史性跨越。

    1969年,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校竹编专业的陈清河回到安溪老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市场上热水瓶壳短缺的现象让头脑活泛的他嗅到了商机。1971年,他在尚卿公社农械厂招收5名学徒,建立起竹编车间,专门生产热水瓶竹壳,而这里也成为安溪竹编产业的起点。

陈清河首创“藤铁工艺”新艺种——葡萄系列篮子

    1972年,“安溪尚卿竹编工艺厂”获批创建,在生产热水瓶竹壳的基础上,陈清河研发了多种竹编工艺品,将安溪竹编从实用农家具提升至工艺美术品高度。第二年,福建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将其定点为进出口生产厂家。这期间,竹编厂职工数从起初的30人增加到1300多人,还开设有20多个加工点,生产8大类、4000多个品种的竹编工艺品,远销5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4年,我县创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建省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陈清河出任总经理。从那时起,陈清河组织设计创新,把竹编扩展到了藤编,开启了安溪竹编产业的第二个十年。十年间,安星累计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利润15000多万元人民币,解决近万人就业,帮助5000多贫困户脱贫。

    时间指针拨至1991年广州春交会,一个小小的葡萄篮出现了:用藤皮藤芯编织成篮身,以钢筋为把手,铁线环绕把手化为葡萄藤,将铁皮剪成葡萄叶,钢珠焊成葡萄串,而后彩绘着色。就这样,一个新的工艺品种——“藤铁工艺”诞生了。

    “藤铁工艺”新艺种的产品一经问世,很快成为欧美等国际市场的潮流时尚。这一新艺种,后来传播到福建全省乃至广东、广西和浙江等地,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广交会因此特设“藤铁工艺”展区专门展销藤铁工艺品。

第二届家居工艺博览会

    “藤铁工艺”这一创造,也奠定了安溪藤铁工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英发、聚丰、恒星等企业迅猛发展为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并逐渐形成安溪县域经济特色的“藤铁工艺”产业集群。2002年,农业部授予安溪县“中国藤铁工艺之乡”的称号。

    创新、求变无疑是一个产业良性发展的源动力。安溪藤铁工艺无疑又站在了正确的坐标。从“藤铁工艺”转型“家居工艺文化”,扩大产业空间,无限放大市场容量和市场前景,走进百亿产业。

参展第125届广交会

藤铁工艺品展示

    在继续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安溪藤铁工艺产业紧抓“互联网+”,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大力拓展国内市场,销售额年年成倍增长。初步形成“国际国内、线上线下”竞相发展的格局。2014年,尚卿乡获评首批“中国淘宝镇”,该乡灶美、翰卿、翰苑、新楼、灶坑5个村庄被授予“中国淘宝村”称号。同年,安溪竹藤编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藤铁工艺产业已壮大成为我县第二大特色支柱产业,也是我县出口第一大产业,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目前,行业产值、销售额等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现有工艺企业2200多家、加工点3000多个,从业人员15万多人,2018年全产业链产值150亿元。

【责任编辑:张燕清】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