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茶界专家名匠“交锋”大师沙龙

2019-03-19 09:56:29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阅读提示 专家学者分享专题讲座,解码茶叶品质建设,探究茶叶品牌发展;大师大咖一问一答,思想交锋引燃创新火花,寻找茶产业转变提升策略……在日前举办的第九期安溪铁观音大师沙龙活动中,我县30多位大师、名匠与茶界大咖畅所欲言,为安溪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推安溪铁观音二次腾飞。 (记者苏连锦)

品牌打造离不开人才支撑

“做实体经济,实实在在地、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个还是本分。”在分享《八马茶业品牌故事》专题讲座上,谈及当下在民营企业家中流传的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感触颇深。

在他看来,八马茶业多年来勤勤恳恳就只做一件事:做好茶。“这是我们的本分,更是机会。”在回顾2018年八马茶业大事记过程中,王文礼表示,正因为一直心无旁骛抓好茶叶生产和质量管理,八马茶业在2018年才成为首家入选央视大国品牌、同时也是唯一入选央视“改革开放40年40品牌”的茶企。

不只是八马,我县一个个茶叶品牌的崛起,得到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的关注。在作《乡村振兴 品牌引领》主题演讲时,刘仲华分析,中国茶业已进入品牌化阶段,公共品牌打造必须关联各方高度协同,必须重视培育龙头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之间必须实施差异化发展。中国茶业呼唤多茶类跨区域的企业品牌,关键要素在于茶品类中的标志性品牌,茶产区的龙头企业,特色鲜明的明星产品,强大的市场营销网络,雄厚的资本实力,一流的人才团队。

“‘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齐头并进,互相支撑,形成安溪铁观音品牌发展的良性循环。”刘仲华认为,产业发展前期,公共品牌的打造是政府输血给行业和企业,培育龙头企业;而通过几年培育之后,企业必须发展壮大,给政府和产业造血来形成良性循环。“安溪茶品牌打造的双品牌运行制是值得探索的。”

安溪茶业品牌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安溪拥有一大批全国最有素质的茶叶一线人才,懂科学,很包容,有志气。”与会专家对我县茶业人才培养模式予以高度赞扬。而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泉州站站长、八马茶业总工程师林荣溪眼里,近年来,我县针对茶业人才出台人才政策,通过茶师“传帮带”、赛训提素质,培养了一批批茶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实际上,我县连续举办九期安溪铁观音大师沙龙活动,设立初衷也是在于培养茶产业人才。“现在的安溪茶产业,比任何时候更加迫切需要创新力量,比任何时候更加渴望人才支撑。”县委人才办主任陈亚图表示,我县茶产业人才工作利于企业和人才的积极融入和参与,做到知人才所盼、供人才所需、解人才所困,从而更有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专家与茶人深度思想互动

当安溪铁观音大佬遇见国内茶界大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随后举行的“一问一答”环节,深耕一线的茶企、茶商、茶农,就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健康、茶叶安全等一个个茶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与专家一一对话,提问尖锐,回答精彩,干货满满。

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举源名茶董事长刘金龙在茶园管理和初制加工研究颇深,而对茶叶深加工却知之不多。在刘金龙看来,安溪乌龙茶是特色名优茶,香气滋味独特,如果开发新茶饮,一定会深受欢迎。如何开发有市场前景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刘金龙把问题抛向刘仲华教授。

“像喜茶这类新茶饮时尚、多样,适合年轻人,所以说创新不能停止。安溪茶未来要怎么走?”刘仲华表示,一是进一步弘扬传统工艺,做出更多不同种类、不同风味的茶品,消除消费疲劳;二是深加工,通过精华提取、高级原料出口、开发大健康产品等,做无形之茶、非茶之茶;三要开发出更多迎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中高档茶,占据更多国际份额。

中顿合作社理事长温文溪对安溪铁观音保健功效推崇已久,但对宣传推介感到迷惑。“在中国各大茶类中,安溪铁观音具有极高的价值。一是品饮价值,独特的香和味,清口、回甘、生津,让人一见钟情;二是健康价值,延缓衰老、调节人体代谢、美容养颜等。”刘仲华建议,可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年龄、阶层、饮食、生活等习惯,以喝茶的轻、中、重三个层面,做大数据调查,让大数据证明安溪铁观音的价值。

对于县茶叶协会副秘书长周爱民求证安溪铁观音的检测数据一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新表示,当前国家茶叶质量整体水平包括乌龙茶质量一直在提高,近年来,安溪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工作,通过严格茶园到茶杯的全程监管,有效增强涉茶行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茶叶检测和抽检合格率达到先进水平。

刘新还谈到,绿色发展主要是减化肥、减农药,以有机的方式来发展,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环境和土壤污染;使用绿色防控、农业防治方法,比如茶园种树分割茶园,避免大规模病虫害爆发,以此促进茶叶卫生质量水平提升。

华祥苑茶业技术总监刘远明对各产区乌龙茶抱团发展存有疑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云在释疑时表示,随着产业发展,每个产区都形成了自己的主导品种。在抱团发展上,一是品种抱团,要“主导+特色”;二是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各茶类各品种都要了解,喝茶要多样化,加工工艺、文化包容传承上多茶类沟通交流,培养以后抱团发展的人才主力。

【责任编辑:林少华】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