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泉州篇】安溪:砥砺奋进谱新篇

2018-12-18 10:42:09来源:东南网

 

 安溪县城鸟瞰 陈达水 摄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吴清远)时间,是载今记往的刻度,也是丈量发展的标尺。

40年,一个稚童可以挣脱慈母的怀抱,从蹒跚学步走向青壮之年;40年,几许风霜与韶光,几多梦想与辉煌。40年是一座丰碑,她铭刻着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创造的不平凡成绩单;40年是一个坐标,她昭示着茶乡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未来走向。

置身改革开放大潮,回顾披荆斩棘的发展历程,40年,安溪穿越历史,迎接荣光——这个祖国东南本不起眼的山城,实现了从国定贫困县向全国百强县、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从温饱不能解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回望来路,我们豪情万丈:改革开放40年,是安溪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40年。

远眺未来,我们意气风发:砥砺奋进、风雨兼程,而今沧海桑田、硕果累累。这段波澜壮阔的时光,不只是一个梦想的实现,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启,安溪正以全新的姿态,风生水起地演绎属于自己的芳华。

 

  安溪三安光电产业园是全省最大光电基地。 吴清远摄

做强实力大拼盘

翻开1978年到2018年的经济日历,那一组组看似枯燥的数字,却恰似时光之足,踏出了这座城市40年来快速发展的铿锵之音——

国内生产总值由0.85亿元增长到574亿元,增长675.2倍;财政总收入由732.82万元增长到50亿元,增长683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不足百元分别增长达到22450元、32733元、16659元;家庭由基本没有余钱增长到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60亿元;民企由寥若晨星增长到3万多家,注册资本965亿元……

数字无言,生动诠释着底蕴与活力。这一组组数据无不展示着安溪改革开放40年的丰硕成果。

县域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63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居第23位、绿色发展百强县第56位、中国茶叶品牌影响力十强县、中国电商示范百强县、国家级妇幼健康服务示范县、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丽县、中国十大最美茶乡、十大醉美县城、福建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

荣誉有声,有力彰显着耕耘和奉献。这一项项殊荣无不书写着山城茶乡改革开放40年的壮美篇章。

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从“得病易,看病难”到“得病难,看病易”再到医院美如花园;从双脚丈量到抬脚上车再到小轿车“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仅限于救助城市的孤、老、残、幼人员和农村的“三无”人员到包括养老、医疗、就业、救助等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布裘九斤重,一双木屐度十冬”“四房看厅中山装”到琳琅满目、成色全新的服饰格局;从“横直三条街、一间小百货、两处饮食店、最高二层楼”有县无城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商圈;从取暖靠抖、照明靠火、通信靠吼到空调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从缺衣少食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

一个个改变无不见证着茶乡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持续提升。40年风雨历程,40年沧桑巨变。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踏着开放的步伐,安溪抢抓发展机遇,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国际信息技术(福建安溪)产业园 刘伯怡摄

打好产业组合拳

一大批“安溪造”的笔记本电脑从龙门镇出发,漂洋过海。“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满员运转。”大成海尔项目部负责人庄聪成难掩兴奋。

“产销两旺,订单如雪花片般飞来。”晶安光电总经理助理谢斌晖喜上眉梢。

百度云营销中心、360营销中心、抖音认证中心等20多个项目入驻百度(安溪)创新中心孵化。

若干年前,如果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光电这些高大上的时髦名词与安溪连在一起,简直难以想象。然而,短短几年间,理想照进现实。

石材、水泥、钢铁,曾是安溪的主导行业。然而,高耗能、高污染、高剩余,产业一直蜷缩在价值链底端。安溪人深思:如何调优产业结构?

为保护青山绿水,腾笼换好鸟,从2011年开始,安溪在全省率先完成石材行业退出,立窑生产线、黏土机砖厂、造纸生产线、小水泥线,全部淘汰……砍掉了生财树,倒逼出梧桐苗,无中生有引进了信息技术、光伏光电、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电商、数控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建成我省规模最大弘桥智谷电商园、湖头光电产业园、信息技术产业园。

对于每一个安溪人来说,安溪发展之快、变化之大,在记忆中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在这些耀眼的光环背后,所承载的是胆力、勇气和智慧。脱胎换骨的安溪,俨然成为泉州乃至全省发展现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名词。

湖头光电产业园形成涵盖衬底—芯片—封装—应用产业集群,中科生物开创全省光生物产业先河。EC产业园成为我省目前最大的数据中心,投入使用标准机柜4600个,新华社大数据中心等50多家单位入驻。

此外,安溪在全省率先推行集中开竣工的项目推进模式,连续举行9轮,实施项目690个,完成投资404.36亿元。

今年以来,安溪县主要领导开展10场招商对接活动,对接项目有25个,投资总额近270亿元。“将军奋勇”引来“三军用命”,安溪项目建设呈现“既星斗满天,又众星拱月”“既蚂蚁雄兵,又大象跳舞”的生动局面,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生态正在形成。去年以来,全县共引进项目227个,总投资416亿元。

传统产业“三铁”——铁观音、藤铁、钢铁是安溪的老功臣,但安溪并不忘本,破立结合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茶业方面,巧做加减法,延伸产业链,推动接二连三发展,连续10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连续三年安溪铁观音位居品牌价值茶叶类第一、茶业总产值增至175亿元。福建女排冠名“安溪铁观音”、举办大师赛、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官方用茶、成为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等一系列创新之举,更是让业界眼睛为之一亮;家居工艺业抢抓“互联网 ”先机,形成了“国际国内、线上线下”竞相发展的格局,产值再攀新高达150亿元;三安钢铁完成技改扩建,今年纳税有望达10亿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发展是实干出来的。伴随着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勤劳勇敢的茶乡人民必将在时代鸿篇巨制的大戏中书写新的传奇;在活力发展与美好未来的全新时空坐标之上,演绎新的精彩;在跻身“全市发展第一方阵、全省山区第一县、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的美好愿景中续写新的华章。

改革开放是一次永不停歇的远征。发展的力量生长在每一个安溪人的心里,美好的未来掌握在每一个安溪人的手中。对于百万茶乡而言,就是要一如当年的激情与豪迈,投身新的探索与奋斗。

  安溪茶山美如仙境。 叶景灿 摄

织密民生保障网

安溪境内群山连绵,千米以上的高山2461座。40年前,蜿蜒的盘山土路,拉大了时空距离,让山村与贫困落后齐名。

“现在村里都修了水泥路,货也可送到家门口!”在祥华乡白坂村开杂货店的詹长福乐呵呵地说。

路通则畅,畅则人聚,聚则业兴。如今,安溪路网四通八达,公路总里程数4937.67公里,乡村道路硬化率达100%,高速公路里程达148.5公里、落地互通11个,为全省最多。

“走进学校跟走进花园似的,踩在橡胶跑道脚底很舒服。”说起家门口的县十五实验小学,蓬莱镇蓬溪村的柯发明赞不绝口。

为了破解“上学难”,近年来,县级以上资金投入20多亿元,新建校舍近100万平方米,新扩建中、小学27所,205个校安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全县普通高中100%实现达标;共有幼儿园及附设学前班318所。

“县医院医环境好,地板比家里还干净,服务态度更是没得说。”近日,手骨骨折康复后出院的西坪镇西坪村王臻枝逢人便说。

据了解,近年来,该县完成县医院住院综合楼等25个卫生项目建设,新增床位2000张达3929张,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个,个体诊所716个,群众就医满意率92.9%。

行路难,读书难,看病难,在安溪成为历史。

摘下“贫困县”帽子的百万安溪人民至今对“贫穷”二字有着切肤之痛。2013年,安溪尚有10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108个市级扶贫重点村、5.18万贫困人口,占泉州市三分之一。

“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这九个字,字字力透纸背,安溪党政孜孜以求。

面对这道“必答题”,县委县政府下足“绣花”功夫,做到十个率先:开展百企联百村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成立扶贫开发协会、组建农民讲师团和乡村振兴服务队、与中化集团共建新农村综合服务点、启动因病因灾致贫返贫对象帮扶工程、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村集体收入壮大工程、解决村级组织无址办、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完成国定省定造福工程易地搬迁。截至目前,全县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

涓涓的细流,可以汇成壮阔的大海;平凡的脚步,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数据是最好的注脚。十八大以来,各项民生支出达200多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0%。安溪主政者意识到,金光闪闪还不够,更要幸福绵绵!经济蛋糕大了还不够,民生奶酪也要同步!

一笔笔真金白银,一个个惠民工程,一项项为民举措,一幅幅民生图景、一张张灿烂笑脸……正在点亮“幸福安溪”的万家灯火,生动诠释着县委县政府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曾经离它如此之远,现在从未离它如此之近。”安溪生动实践告诉人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理念,县委县政府念兹在兹。

城乡发展一盘棋

在词汇量巨大的“百度”网站上点击搜索,在烟波浩渺的辞海中搜寻着,在思如潮涌的脑海中追寻着,在重峦叠嶂的绿席上找寻着……

改革40年,弹指一挥间。该用怎样一个恰到好处的词语,去概括今天安溪那一方3057平方公里的江山?该用怎样一个短小精悍的字眼,去描绘茶乡那一片曾经的沧海桑田?

终于,我们找到了!只有一个字——变!山,变得更加青翠妩媚;水,变得更加清澈摇曳。青山绿水间,一个个村落,一座座集镇,一个个公园、一幢幢高楼、一处处厂房,宛如镶嵌在山水田园上的千万颗宝石。

几经变迁,沧桑留痕。“石板房,土打墙,下雨泥泞路难行”“借着吃,打着还,守着石磨过个年”“一间屋子半间炕,三代人挤一间房”……这些都曾是改革开放前,安溪广大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初冬时节,穿行在安溪城乡大地,“变”给人带来的震撼是如此强烈,“变”给人带来的冲击是如此明显。

吆喝声、叫卖声、说笑声,将蓬莱镇龙居村农贸市场烘托得热闹非凡,临街林立的铺面百货齐全,购销繁忙。

“以前买点东西还得等镇上圩日,走1小时路。现买东西在家门口,家里盖了五层楼,小轿车都买了一辆了。”眼下的日子,让龙居村村民林志固非常满意。

行走在安溪的乡镇,在青山绿水间,在水泥村道旁,漂亮的农村小洋楼映着蓝天丽日,鳞次栉比。统计资料表明,如今,安溪农村已有90%的农家建起了楼房。可是,谁曾想到,40年前,遍布茶乡的还是一群群低矮潮湿的“土碉堡”,世代见证着安溪农村的落后、贫困与辛酸。

乡村在巨变,城市的巨变更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初,安溪城区仅0.86平方公里,且“横直三条街、一间小百货、两处饮食店、最高四层楼”,可谓有县无城。

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东拓、西进、南扩、北提”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广场、宝龙城市广场、金融行政服务中心、万达广场、安溪一中校门片区、三安大桥东侧、“三馆”(青少年宫、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现代商圈、场馆所建成,300多幢18层以上高楼展示着安溪的形象之美。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同时,实施扩权强镇、以产兴镇、多元建镇、品位立镇,加快龙门、湖头省级小城镇建设。

过去,安溪人穷,渴望发家致富。现在,安溪人富,向往生活幸福。围绕“慢生活”理念,安溪县先后投入11亿多元,新增城市慢道50公里和建设休闲广场20万平方米;先后投入15亿元,建设一批公园;投入近近10亿元,建设大龙湖诗词长廊、茶都木栈道、湾美景观长廊、茶文化长廊、自行车道、步行道、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了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健身好去处,徜徉其中,“越来越有现代城市气息”几乎成为所有市民的共识。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奔腾不息的蓝溪水目睹了两岸人民的苦难和忧患,求索和奋斗。今天,她见证了茶乡人民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豪迈。“城乡一体化”这个有些抽象的词,在安溪人的生活里直接触摸。

 

【责任编辑:苏坚城】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