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闻网

安溪蓝印花布迈上传承之路

2018-08-10 09:45:24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本报讯 (记者徐仰望)日前,浙江大学蓝印花布调研小队来到我县华侨职校蓝印花布工作室,向该工作室负责人陈国瑞老师了解我县蓝印花布历史文化、传承现状、生产工艺、复兴计划等,华侨职校蓝印花布职业教育传承之路日渐开阔。

    成立工作室传承印染工艺

    蓝印花布又称靛蓝花布、药斑布、浇花布等,是我县传统工艺印染品,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距今一千三百年历史。

    乾隆丁丑版《安溪县志》载,“蓝靛,即《诗》所谓采蓝。有大蓝、小蓝,俗名菁。以蓝草淹水数日,去稿,投灰以收其色,用以染纹。”这说明,至少在清初,我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相当成熟。我县蓝田乡,历史上也因广植蓝草而得名,流经虎邱、官桥等乡镇的蓝溪,据说旧时常有妇女在此浸洗蓝染布,遂使溪水发蓝而得名。

    2010年,我县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溪蓝印花布代表性传承人黄炯然离世,在传承意愿、传承基础、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下,仅靠民间,蓝印花布文化、工艺等传承有限。

    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华侨职校教师陈国瑞,对蓝印花布有深情记忆,希望对这一传统工艺有更好传承守护。近年来,陈国瑞多次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向民间老艺人学习,还拜访黄炯然家人和参观其遗留下来作品,寻求更多传承之道。

    2016年,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溪竹藤编技艺传承人陈清河等人建议下,华侨职校决定成立由陈国瑞负责的蓝印花布工作室。该工作室与普通教室一般大小,陈列架上摆放不少蓝印花布工艺品,不少作品还是他自己制作刻板印制出来的。靠窗悬置着数方蓝印花布成品与棕黄色牛皮纸刻板,墙上张贴“安溪蓝印花布传统制作技艺”宣传海报,图案古朴繁复,富有艺术气息。

    期待融合创新重焕生机

    2017年,陈国瑞参与“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青年人才培养”项目,这一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旨在培养传统手工印染艺术设计人才,拓展蓝印花布在文创设计中应用,带动传统手工印染技艺传承和发展。

    陈国瑞在项目中收获颇丰。作为全省唯一参与者,他与各地工艺美术师深度交流分享,为发现不同地区蓝印花布在纹样题材、工艺细节上独特之处而欢悦欣喜。这一过程,故乡蓝印花布所特有历史底色与文化内涵,也在他心中,越发明朗。

    “我年轻时,也曾被一些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所吸引,追逐过潮流时尚的东西,如今回头关注家乡传统工艺。”陈国瑞说。随着蓝印花布工作室成立,陈国瑞着手开设相关讲座和课程。他期待着我县蓝印花布与茶业、家居工艺业的互动,实现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安溪竹藤编、安溪蓝印花布三种非遗有机融合。

    “生产带有蓝印花布的家居工艺品或者茶叶包装产品,富有传统艺术气息,或者开设个性化、体验式蓝印花布小作坊也很有意思。”陈国瑞说。

    蓝印花布能否实现工厂化生产?业内人士认为,单一蓝印花布要走量产路线难度过大,将之与其他文化产品创新性结合,是目前较为可行发展途径。

【责任编辑:苏坚城】

安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ax23286000@163.com